陽明焦點
陽明場治校理念說明會,三位候選人暢談治校方針與願景
陽明焦點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首任校長候選人治校理念說明會,昨晚首先在陽明表演廳登場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首任校長候選人治校理念說明會,12月14日首先在陽明登場。三位候選人:交大資訊工程學系林一平終身講座教授、交大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林奇宏副校長、台北醫學大學資訊研究所李友專特聘教授,依序闡述各自的治校方針與合校願景,並接受師生、校友提問。歷時共三個多小時的說明會,除增進對校長候選人的了解,也藉由意見交流凝聚對於合校的共識。

  • 林一平候選人提出打造「快樂、健康的偉大大學」完整藍圖(左圖);第一場提問由遴選小組委員鄭凱元教授(左)主持

首先登場的林一平候選人提出打造「快樂、健康的偉大大學」完整藍圖,包括國際卓越學術、創意探索校園與智慧美學校園三大面向,希望融合兩校精神,重視人社、自然科學及基礎醫學,並以Science-based Engineering開創M-BioICT及矽導2.0等領域,籌募百大講座,爭取業界世界級中心研發經費。教育則將以培育正直誠實的學生為目標,並鼓勵學生參與學校事務,以培養領導力。

對於合校後面對的兩大挑戰:校區分散以及COVID-19的影響,林一平候選人表示,將建立跨校區的資通訊共同管溝,並增設資訊長,統籌電信等級的資訊系統,以提供完善的研發後勤支援,建設智慧校園。合校後的內部行政流程,將參考美國加州大學系統,打破傳統大學直線型的運作方式,改變為矩陣式的架構,由校長與校務會議共同負全責,垂直的行政流程分為交通校區群、醫院群和陽明校區群,每個群設一位副校長,維護各自的優良傳統並發揚光大;橫向的行政管理則以教務長等一級行政主管來負責跨校區的合作及整併。

  • 林奇宏候選人表示,未來的陽明交大希望能成為「天下賢達俊士都願來此共創」的場域,(左圖);遴選小組委員姜安娜教授就事先彙整的線上問題進行提問

第二位上場的林奇宏候選人表示,未來的陽明交大希望能成為「天下賢達俊士都願來此共創」的一個場域。COVID-19後疫情時代將是一個多變的世界,但也潛藏了各種機會,希望能網羅國內外菁英人才洞悉趨勢、掌握機會、發明未來。陽明與交大過去雖在各自領域發展,但創校之初同樣肩負國家使命,在合校過程當中,要把兩校過去努力發展的成果做一個融合,應該在互補領域中找出新的方向、共同發展,但重要的是在原來領域也要有所擴充、提升。因此,「傳承、深耕」在既有領域,「融合、開創」在嶄新領域,將是合校中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而過程的演進則應抱持彈性、開放、漸進、包容的態度。

林奇宏候選人指出,面對未來的挑戰,大學的責任包括教育、研發、產業發展,以及深化以人為本的價值。合校的整合原則,應是由上而下尋求共識、共提願景展現契機、溝通協調然後執行,以及同理共情、著重成效。而面對合校的挑戰,包括:對新學校的歸屬認同、分散校區造成的阻絕,合校進程如何掌握以及捐款募集等,除了募款由校長責無旁貸擔起,希望藉由領域互補、彰顯創新,來創造新的認同;另外,利用資訊科技來做有效連結,加強行動體系的創新行動服務等,來克服空間的阻隔;各校區則設置校務長,達成校園自治的目標。

  • 李友專候選人提出三大願景,強調跨域學習與強化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左圖);現場提問踴躍,台上與台下互動熱絡

第三位登場的李友專候選人則提出三大願景,首先是希望陽明與交大的合校能結合醫療、科技與人文新願景,以互補互助為前提,擘劃短中長期發展藍圖,並縮短前期磨合,以發揮強強聯手的綜效為優先任務,開創新局,朝世界百大名校邁進,吸引國際優良的教師與學生。

其次是培育跨域人才,建議爭取成立學士後醫學系,強化生物、醫學X理工社科之跨域博士養成,完善跨領域橋接之教學與研究無痛深造計畫;從大學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畢業後具有強大思辨能力且能為產業所用;希望五年內能增加100-200位以跨領域為主的教師,以及1000名國際生/博士生,強化學校能量。再來是推動早覺醫療,結合台灣在醫療與電子產業的優勢,發展數位醫療介入,深化轉譯能量,擴大未來醫院概念、以校園為核心展開轉譯生態系,最終實現「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的願景。

相關媒體報導